“一枝一叶总关情”
 ——花园路军休所军休干部赵永昌“回家”记

时间:2021-10-22 09:59来源: 花园路军休所
【字体: 打印
 
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”,多年以来,长春市花园路军休所休干赵永昌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体会,他的独居生活也一直牵动着各方的心。终于,在今年重阳节来临之际,赵老结束了他的独居生活,和家人团聚,弥补了“遍插茱萸少一人”的遗憾……

“晓宇,我们到家了,谢谢你们啦。”来自湖南衡阳的消息让花园路军休所联络员韩晓宇终于放下心来,700多个平凡的日子里,韩晓宇和赵老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成了“忘年交”。

韩晓宇将赵老家中的摄像头绑定在自己的手机上,每天都会通过视频留意赵老的生活状况,赵老也会每天定时坐在沙发上,通过摄像头和晓宇打个招呼,这是两年来“爷俩”形成的默契。如果哪天赵老没有出现在镜头中,晓宇会第一时间打去电话,或者赶到家中查看他的情况。从智能手机使用、生活缴费,到每个节日的慰问关怀,韩晓宇用他的真诚和细致为赵老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暖色。

细微之处见真情,不只是韩晓宇,花园路军休所的职工们也定期到赵老家中进行水电维护及隐患排除,卫生扫除,包饺子,话家常......依托“亲情服务走进军休干部家庭”的工作机制,切实解决赵老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,提高赵老生活质量。


两行清泪为思亲。赵老自从留长照顾母亲以来,与妻儿常年处于异地分居状态,母亲去世后,赵老的独居生活也受到了多方关注。由于老人不愿意有其他人干扰自己的生活节奏,因此军休所多次提出的聘请家政人员和养老机构的方案都被婉拒了,原部队的战友、同学们经常和他通电话,开解心情,并在生活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关照。徐徐温情温暖着赵老的心,但却始终无法填满他内心深处的缺憾,不时能从老人的只言片语中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,这些都被工作人员们看在眼里,所领导多次与赵老远在湖南衡阳的亲人联络,协调赵老的后续生活照料问题,为了打消他关于害怕无法适应湖南生活环境的顾虑,他所在的一支部书记李忠来多次到其家中谈心,耐心的劝解开导,终于经过多方努力,赵老的妻儿赶到了长春接赵老到衡阳团聚。


临行前,军休所工作人员陪同赵老到医院进行了体检,详细了解了赵老的身体情况,并陪同家属准备材料,到医保局办理异地就医手续,解决后顾之忧。赵老的家属被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细致深深感动,对多年来花园路军休所对赵老的殷切关怀表示感谢。“送君千里,终须一别”,邢波所长带领工作人员到家中为赵老一家送行,不断嘱咐赵老要经常联系,照顾好身体。分别是为了更好的团聚,有不舍、有欣慰、有感动、有惦念,复杂的情绪交杂着,流淌在紧握的双手间,流淌在温暖的拥抱中,红着眼,情更坚。



随着社会发展,除传统意义上的“空巢老人”外,也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,其中少部分因为主动选择独居,大多数因子女出国、外地就业等原因,在耄耋之年被动成为了独居者。我国现已搭建起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、医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。作为军休服务管理机构,更是在独居军休干部的养老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花园路军休所秉持初心,坚持多一些细心、多一些贴心,善于发现服务线索,及时沟通,为军休干部提供热情、及时、周到、细致的服务,针对空巢、独居、失独的军休干部形成了一系列亲情化工作机制:一是根据不同军休干部的特殊情况,有班子成员和支部联络员进行“电话沟通、定期家访”,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、身体情况,根据实际需要展开定向服务。二是密切联系亲属,做好思想工作,及时反映休干生活状态,尽力解决后续生活保障问题。三是引进社会力量,对于行动不便、儿女日常难以照顾,不愿意请保姆的休干,做好摸底调查,做好宣传引导,引进社会力量,转换传统养老思维,依托社会养老资源,切实解决实际问题。

道虽迩,不行不至,事虽小,不为不成。军休无小事,服务无止境,花园路军休所必将深怀爱老之情,笃行为老之事,着力打造规范化、有温度、讲效率、办实事的“军休之家”,让党和政府放心、军休干部暖心、休干家属安心。